机器视觉的是计算机图像处理系统在工业领域的一种延伸、应用,在工业机器人行业一般有两种应用方式。AGV和机械臂,AGV上的应用主要存在于导航,在机械臂上的应用可谓是越来越广,不是三两句可以讲清楚的了。
一般情况下分为2D和3D两大类,2D的兴起比较早,发展较为完善,但是3D来讲,其真正兴起于2014年,据业内人士透露,整个国内市场去年总出货量不到500台,市场还比较小。
但从资本市场来看,“小”恐怕只是一时情况,因为机器视觉目前还在持续火热中。可以看到2019开年至今,整个机器视觉行业就融资不断。
1月10日,西安知象光电科技有限公司宣布完成千万级A轮融资
2月19日,工业视觉公司平方和获千万元级天使+轮融资。
2月下旬,工业机器人激光视觉解决方案商英莱科技获2000万元B轮融资。
2月28日,AI工业视觉公司阿丘科技宣布已完成千万美元A+轮融资。
3月,灵西机器人完成由希夷资产投资的数千万元Pre-A轮融资。
其实市场上远远不止国内兴起的众多视觉公司,高工机器人网了解到,短短的两三年时间,众多的机器人企业即便跨行也要纷纷踏足机器视觉领域。这其中有集成商也有本体,有自己独自开发也有联合视觉公司共同研究的。
他们到底看重了什么?
多位业内人士表示,机器视觉是人工智能的重要分支也是重要应用,它现在赋予了机器人“眼睛”,将来还会赋予机器人“大脑”。机器视觉的能力、价格、标准化程度、易用性都在提高,成为“标配”只是时间问题。
梅卡曼德CEO邵天兰表示:“人工智能不是一个很明确定义的词,但一般指比较复杂的、从数据中学习的一类方法,人工智能三大主流方向,图像、语音、自然语言理解,中间就是人工智能在图像(包括视频等变种)的应用。”
未来会成为标配的零部件有很多,为什么大家单单看重视觉这块蛋糕?答案在就是高回报,从机器视觉细分领域来看,可以分为视觉算法软件、智能相机、机器视觉系统集成三类。视觉算法软件主要有:vision pro、halcon、mil、hexsight、evision、avl等;智能相机主要有康耐视、基恩士、microscan、邦纳等;国内则主要集中在第三类,集中在视觉系统集成领域。
而这其中,一套优秀的相机与算法其价格相当之高,例如美国的康耐视、日本的基恩士,而目前国外优秀的算法公司其主营业务更是直接授权来收取专利费,所以在未来,这一块的投入是可以得到高回报的。
而目前来看,集成商与本体进入视觉领域底层逻辑基本相同,那就是集成商与本体在做出自己的差异化竞争同时将未来的核心技术牢牢抓在自己的手上,来增加自己的核心竞争力。而且目前来看这种集成商、本体自己做视觉有种愈演愈烈的趋势。
产业链布局的背后当是合作共赢
近年来整个工业机器人市场可谓是“纵横捭阖,汪洋恣肆”,有集成商、零部件企业进军本体,也有本体企业进军集成商和零部件,原因不一而足,但是目前来看,这种情况可能也要迈入视觉行业。
高回报的前提是高风险、高投入,机器视觉需要的人才、资金都很大,同时周期性很长。整个中国高校产出的人才养活现在的视觉企业都勉勉强强,更何况后入的新势力,资金与回报周期而言,整个2018年,国内3D视觉系统出货量不足500台,基本所有视觉企业还在处于烧钱找应用的时间段。