机器人新闻
人与人之间,可以用哭、笑等表情感知对方的情绪。但人机之间,缺乏一套统一的“话语体系”,让机器人——这位“呆萌青年”看懂人类的一颦一笑。从能感应路面情况调整行走方式的跑步机器人,模拟人类手指、会为保鲜袋捏合封口的智能皮肤,到协助进行手术和医学实验的机器人助手,许多构想已成为现实。科学家预测,在10~20年间,人类将引领机器人共同协作,而机器人将学会如何与世界沟通交流,并自觉使用它们的机体的方法。
情感交互已经成为人工智能领域的热点方向,但目前人机情感交互信息的处理方式多种多样,情感描述方式、情感数据获取和处理过程、情感表达方式等均缺乏统—的标准。
“就像分辨颜色,什么是蓝色、什么是红色,机器人不知道。要给它输入颜色RGB值,设立了标准,机器才能统一识别。”机器进行情感识别也是一样的道理,要让机器读懂什么样的表情是愤怒、什么样是伤心,也要有相应的标准。
【国内首台智能安保机器人亮相】
当机器人遇到紧急情况,可声光警示并威慑可疑人员,同时选配带电防暴叉、电击枪或致盲强光等设备,当发生危险时,管理人员可远程控制机器人主动出击,有效威慑和制服危险分子。
【机器人贻贝有助于检测气候变化的影响】
近日,一研究小组发布了来自机器人贻贝的数据,其传感器收集了过去18年的温度,以监测世界各地的气候。通过每10至15分钟记录贻贝的身体热量,人工海洋生物可追踪并预测全球变暖。
由于贻贝高度依赖于空气和阳光的温度,它们是更可靠的生态系统计量器。该研究结果有助于政府和科学家做出有关气候变化的政策决定。
在2016世界机器人大会上,结合人工智能的发展,中国展览的机器人能够分析人类语言,理解人类所想,识别人类的面部语言和面部表达进而能够理解人类的情绪,其他类别如会打羽毛球的机器人、仿生鸟和蝴蝶机器人都进行了展览,未来机器人助手的角色会越来越突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