nao机器人
位置:首页 >> 新闻中心 >> 机器人新闻

机器人新闻

  • 国内工业机器人的研究现状


  •     我国对工业机器人的研究始于20 世纪70 年代,通过“七五”的起步,“八五”、“九五”的科技攻关,已经基本掌握了工业机器人的设计制造技术、控制系统和驱动系统的设计技术和机器人软件和编程等关键技术。形成了一批具有较强机器人科研实力的公司和院校,如中科院沈阳自动化研究所、沈阳新松机器人自动化有限公司、清华大学、哈尔滨工业大学、北航等。

        仿生机器人一直是我国机器人领域的研究热点。对机器人鱼的研究集中在它的驱动单元上, 因机器鱼有较高的液体推进性能, 其推进方法可以是尾鳍或者胸鳍推进。尾鳍推进机器鱼游动速度快, 但灵活性较差,胸鳍推进则使机器鱼游动速度慢,但稳定性高、机动性好。国防科技大学采用胸鳍推进驱动实现机器鱼的设计; 哈尔滨工业大学采用形状记忆合金驱动对仿生鱼进行了设计,但是,机器鱼很难实现柔性的仿生运动。与其它轮式、履带式、爬行式移动机器人相比,双足机器人因能在复杂的非结构化环境中能行走, 因而具有更高的灵活性和适应性。清华大学设计了动态步行双足机器人THBIP-II,哈尔滨工程大学设计了双足机器人HEUBR_1,但仿生程度都还有待提高。

        我国对机器人SLAM 研究取得了可喜的成果。具有代表性的是梁志伟等人采用基于分布式传感器感知的方法,周武等人采用遗传快速SLAM 算法,张文玲等人采用自适应SLAM 算法同时进行自身定位与环境地图的创建。针对以往速度障碍法在动态避碰应用中的不足, 朱齐丹等人采用双障碍检测窗口进行动态避碰规划的改进,有效提高了机器人运动的安全性。伍明和牛长锋等人对目标跟踪方法进行了研究, 分别提出了基于扩展卡尔曼滤波和基于SIFT 特征和粒子滤波的方法,都适用于未知环境中动态目标的跟踪问题。

        经过30 多年的发展,我国工业机器人数量也达到了一定的规模, 机器人的研究在一些方面也已经达到了世界先进水平,但与发达国家相比仍然有很大差距。不难发现的现实是: 我国在工业机器人的研究方面采取的方法主要是借鉴外国的先进技术, 然后再进行二次开发,这就造成了我国自身创新技术较少,制约了工业机器人产业化的发展。主要表现在:基础零部件制造能力差; 缺少自己的工业机器人品牌; 认识还不够到位,鼓励工业机器人产业化发展的政策少。为打破国外对工业机器人的技术垄断,我国必须从以下方面努力:以市场需求为导向, 重点攻关一些具有核心竞争力的产品;国家应对发展工业机器人专门立项,解决工业机器人中的具有核心竞争力的关键技术, 加速我国机器人迈向产业化的步伐; 国家应该加大对工业机器人的宣传力度,采取多种形式的优惠政策鼓励企业研发、采购、应用、发展工业机器人,普及工业机器人在现代工业中的应用;以企业为主体,以产学研为重要的发展模式,密切关注社会对工业机器人的实际需求,快速推进工业机器人的研发、生产和销售人才的建设。