nao机器人
位置:首页 >> 新闻中心 >> 机器人新闻

机器人新闻

  • 机器人全产业链国产化加速

  •       替代人工市场空间巨大
      工业领域大规模使用机器人主要是为了替代人工和提升生产效率。我国历来为劳动力大国,大量低端制造业依赖低成本劳动力,但随着人口红利拐点来临,人力成本逐步上升。同时,由于技术进度和规模化生产,机器人成本年均下降5%,机器人对人工的替代效应不断显现,用机器人替代人工的经济回收周期不断缩短,推动我国机器人产业进入爆发性增长阶段。
      国际比较来看,机器人使用密度与制造技术实力高度相关。目前我国机器人使用强度完全不符合制造强国特征,2012年使用密度仅为21台/万人,低于国际平均的55台/万人,与制造业强国日、韩、德250台/万人以上的使用密度相比有显著差距。
      2012年我国工业机器人销量超过2.69万台,同比增长19.2%。据国际机器人联合会预测,伴随中国制造业升级,到2014年中国将成为全球最大的工业机器人消费国;预计到2015年,中国机器人市场需求量将达3.5万台,占全球总量的16.9%。申银万国的研究报告预测更为乐观,预计国内机器人的潜在总需求量约在167万-376万台,相比目前8万台的保有量,未来至少有10倍以上的空间。
      机器人全产业链国产化加速
      我国工业机器人80%的市场被ABB、发那科、安川、库卡等国际巨头占据。在商业模式上,国内企业以系统集成商为主,单元产品外购或贴牌,为客户提供交钥匙工程,目前约有1000多家系统集成商,但新松等少数几家本土龙头已经形成规模。
      外资品牌通过与系统集成商合作的形式销售产品,由于技术和历史原因,国际厂商在关键零部件的垄断程度更高,机器人两个核心部件是减速机和伺服电机,合计占机器人成本的50%-60%,减速机75%的市场由两家日本厂商垄断,高精度交流伺服电机市场90%的市场被国际厂商垄断。虽然有华中数控(行情,问诊)、兰州电机、和时利电机等厂商涉及,但规模与技术实力差距较大。
      机器人产业国产化是行业大趋势。在智能装备领域发展规划中,强调要重点开发并突破有关工业机器人及相应关键零部件(如伺服系统、减速器)等技术。即将出台的《关于推进工业机器人产业发展的指导意见》将会通过工信部高档数控机床与基础制造装备科技重大专项(04专项)和智能制造发展专项,对工业机器人及关键零部件的研发予以财政扶持。