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NAO机器人代理商
机器人新闻
机器如何换人
- 其实根本不是什么“机器换人”。从目前的技术来看,机器人的智能化程度还很初级,工业机器人的在线感知能力远低于人,缺乏人机共处空间下的安全操作机制,机器还不可能完全替代人。所以,此处换下的人,别处会以另外的形式增加人,而且往往是换下了初等工种的劳动力,结果发现规划、运营、维护机器的高级工种劳动力却无处可寻。更合适的说法是“机器扩人”,因为机器人是既提高生产效率,又扩充劳动人口的特殊机器。“机器扩人”比“机器换人”的说法更准确,更人性。
一般认为,社会的生产力甚至竞争力正比于生产效率和劳动人口之积,因此机器人能在提高生产力方面起重要作用,在生产效率和劳动人口之间产生化学式反应,使用得当、人机和谐可以神奇地提高一个社会的竞争能力。
此时,机器人除了作为机器提高了生产效率、作为“人”又扩大了劳动人口之余,还创造出新的职业,比如机器人程序员、机器人工程师等,就像计算机发展起来之后,不但没有减少就业人口,反而围绕着计算机衍生出了更多的、前所未闻的新型工作岗位。30年前几乎不存在,但今日十分庞大的计算机信息专业队伍,就是明证。相信即将到来的机器人自动化专业队伍,不会比计算机信息专业队伍弱,特别是当服务机器人行业成熟起来之后。
通过“机器换人”应对“用工荒”在逻辑上也不通,试想:面对低端劳动力市场的“用工荒”,引入短期成本更高的机器人后,其本身和应用过程的设计、实施、操作、运用、维护等长期所需要的高端专业人才在哪里?难道低成本的劳工短缺能够很快地用高成本的人才稀缺去解决?因此,不是“机器换人”,而是“机器扩人”:先“机器渡人”、再“机器升人”、后“机器化人”。最终,机器向人靠、人向机器拢,合而为一,成为工业生产与社会服务中真正的“机器人”,实现智能制造,走向智慧社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