机器人新闻
作为制造业皇冠顶端上的明珠,机器人备受企业关注,涌入的资本络绎不绝,地方扶持政策也是纷纷上马。表面上我国机器人产业发展迅速,中国也成为了“机器人大国”,而事实却是整个产业充斥着“燥热”的氛围,尤其是地方机器人产业,衍生出许多的乱象。
2014年我国工业市场新增6.78万台各类机器人,同比增长近40%。同时业内专家也预测,2015年全球机器人产业将迎来爆发期,创造数万亿美元的市场。
从数据上看,我国机器人产业发展确实是非常迅速的,整个产业处于一个高速发展的时期,并且在未来很长一段时间都将保持持续的增长。但是,工控中国小编要提醒的是,行业在高速发展的过程中,“燥热”因子非常的明显,地方发展出现了杂乱无序甚至泡沫化的隐忧。这对我国变身为“机器人强国”,企业摘取制造业“明珠”是非常不利的。
目前已经或计划建立机器人产业园区的省市遍布成都、重庆、深圳、昆山、河南、芜湖、上海等,园区总数超过30家;全球机器人巨头纷纷在中国设立分支机构,从事工业机器人产品的销售、生产制造和系统集成;国内起步较早的机器人品牌已初具规模,并且国内已有超过430家机器人相关企业,平均每周还在增加2家新企业;我国已经成立两家机器人行业联盟,分别是“中国机器人产业创新联盟”和“中国机器人产业联盟”……
国内机器人产业不断发展而欣喜的同时,不如也来了解一下地方机器人的布局特点。从总量上来说,长三角的机器人布局热情要高于珠三角,尤其是浙江,这个投资热情主要得益于市场需求。
客户需求和地方经济特色有关,也和政府政策有关。从地方经济产业特色来讲,长三角集装制造居多,珠三角是以电子轻工居多,长三角地区,特别是浙江的人对成本的意识要高于江苏和广东,更容易接受国产机器人。加之浙江以民企为主,江苏以国企为主。国企不存在市场生存的压力,稳定是第一条件,不求有功但求无过,成本意识远远低于民企,民企既要生存又要发展,所以千方百计提高生产效率。因此,珠三角机器人发展真正的还是来自于自身内在的需求,同时地方政府的推动又相当于烧了一把火。
当然,珠三角地区的机器人产业也是非常值得期待的,尤其是深圳、广州、东莞、佛山等城市,这些地方的自动化改造一直走在全国前沿,“机器换人”规模非常巨大。
从地方企业层面来讲,最突出的一点就是盲目性进入、建设,导致整个产业小、杂、乱。上文中提到,全国机器人企业达数百家,而规划或已开工的机器人产业园也已达几十个,但事实是,这些产业园里的企业“杂、小、乱”,相互之间的差异性不大,产品技术含量也不高,存在着一定的盲目性和重复性:杂,国产机器人产业品牌众多,在越来越萎缩的价格区间只能通过压价来抢夺市场;小,中国机器人产业缺少技术创新,没有可以参与国际竞争的骨干企业,关键部件质量和可靠性落后世界先进水平5到10年;乱,上海、深圳、天津、成都、重庆等地陆续出台扶持政策,以吸引机器人企业入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