nao机器人
位置:首页 >> 新闻中心 >> 机器人新闻

机器人新闻

  • 国内机器人代替人工需解决三个层次问题

  •       工业机器人单体的竞争主要集中在集成应用、主机成本和可靠性三方面,外资厂商技术保持领先,且规模化生产,一直保持绝对成本优势,现阶段国内机器人主要的技术瓶颈是核心技术与国际主要竞争对手之间的差距,核心技术如果通过进口来解决,导致的必然结果是成本升高,最终使得自身产品缺乏竞争力。

      国内外的真正差距不在机器人本体,单说机器人,这只是完成了三分之一不到,还有大量的应用开发没做,而各个行业的特殊技术是不一样的。以焊接为例,就有电焊、弧焊几种,每一个加工部件都不一样,各个技术应用配套有没有跟上?

      但现实情况是,目前国内造出的机器人,实际可能没办法投入使用,“就像是一个玩具,形式上是机器人了,但产线技术还没解决,终端用户还有稳定性的问题,而现在做出的机器人,一百台有一百个样子,怎么实现稳定?”

      机器人要发展,关键是应用,技术应用配套没跟上,造出来卖给谁?若应对不当,谁又能保证机器人产业不会落到和汽车产业类似的下场?

      机器人代替人工,主要解决三个层次问题,即人干不了(特种机器人)、人干不好(汽车等高端领域)和人不想干(国内一般制造业)的,“现在到了人不想干的阶段,需要用到大量的机器人”。

      不是每个领域都要用机器人替代人力的。人没有机器人的高精度,但有适应力;有些领域,让机器人做会非常复杂,要加非常多的传感器、测力度,只有信息量足够大的情况下才能进行数字化,但很多应用领域,是不能数学建模的。

       国内机器人产业发展有很多不健康的地方,必须予以纠正。政府干预过多,补贴不合理,企业一哄而上,无法形成优胜劣汰机制,如同当初的汽车产业园,有条件没条件都要上,造成资源的极大浪费,各地比较优势无法凸显。

      中国政府在以举国之力培育机器人产业,机器人行业已成为2011-2015年的五年计划中的发展重点之一。为加速工业机器人的普及,一些地方政府对制造业企业应用工业机器人及智能装备均给予相关补贴。以至于很多国产机器人厂商仅仅是参加了下展会就可以向政府申请高额补助金。这就造成了涌入机器人产业的企业,很大一部分是奔着国家补贴去的。过于丰厚的援助金反而成为中国国产机器人水平提升的阻碍。

      很多企业上机器人项目,都是在玩机器人概念,其实是在变相地圈国家的钱,这些企业大部分不是做机器人的,这帮人不会把心思放在产业发展上。

      现在的机器人行业已经开始走入风电、光伏等的老路,企业在无利润情况下运营,如果没有持续的资金追加,单靠国家的补助,是不可能撑下去了。现在企业的样机还没做完,包括风投、PE还在套钱,等透支得很厉害了,这些人也就撤了。中国机器人产业的大机遇可能又变成一个产业大泡沫。

        机器人产业专利多,有业内人士直言,国内专利多,国际专利少,转化价值不大,这些专利还是拿来报喜用的,是拿来争取项目、评职称用的,不是市场化用的。2014年国际机器人协会发布的报告认为,中国机器人产业缺少技术创新,包括创新思想和创造性成就;没有可以参与国际竞争的骨干企业,规模普遍很小,关键部件品质和可靠性落后世界先进水平5到10年。一些地方政府、企业的大规模机器人替代计划迟迟难以出台,就是因为缺少可以市场化的产品。

      中国机器人要发展,必须正视中国当前存在的不足。当国产机器人厂家可以潜心做核心技术;集成商可以深究市场应用需求,研究院校可以静下心来搞科研,并思考着如何把科技成果变成现实;一门心思想钻国家政策空子的投机倒把派都消失的无影无踪了,中国的机器人产业也就到了爆发的时候了。